CN   |   EN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电力交易乌龙:写错一个字,14亿元没了!

发布日期:2022-02-10 | 点击次数:

电力交易乌龙:写错一个字,14亿元没了!


一个错别字的代价有多大?有时,是“14.6874亿元!”近日,蒙东某电力用户A委托售电公司B申报2022年1、2月份月度预购电量,拟申报电量计划为每月1260千瓦时。结果,售电公司B申报电量写成1260亿千瓦时,较拟委托申报电量扩大了10000倍。电力用户A由于1月份实际用电量远小于平台申报的1月份预购电量计划,因此需向售电公司B支付负偏差考核费用146874 万元

蒙东电力交易中心的通报披露了事情原委,并做出了警示。

蒙东交易中心的警示非常及时,值得称赞,但观茶君觉得本次事件暴露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问题一:售电公司心真大,误操作该受罚

作为专业机构,这家售电公司小手一抖,愣是把“1260万千瓦时”填报成了“1260亿千瓦时”,扩大了1万倍,生生创造了14亿的偏差考核之最!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实属不该!

如何避免误操作,售电公司需要长点心。

问题二:电力供应紧缺,用户尽显无奈

通报中透露的另一信息也着实令人关注:根据该售电公司与用户签署的电量交易合同,用户应该赔偿售电公司偏差电费,也就是说合同中的约定应该是:

偏差电费全部由用户承担!

有一位从事售电业务的小伙伴忍不住发出感慨:“一个是真敢写,一个是真敢签”,在全国售电竞争激烈、各售电公司几乎全部承担偏差考核的场景下,竟然能够签出偏差考核全部由用户承担的合同,市场销售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观茶君觉得,或许这也说明了用户的无奈:在电力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用户的选择或许更是一种无奈。

问题三:交易平台有缺陷,安全校核没着落

蒙东地区2021年全年的市场交易电量才600多亿千瓦时,这就意味着,这家售电公司填报的单月电量1260亿千瓦时是整个市场全年交易电量的两倍之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数据,是怎么填报成功的?系统就没有提示或对单一主体购电量的限制么?如果对单一主体购电量没有限制,那么,这个市场也就太容易被操控了。

显然,系统设计和市场设计都有致命缺陷

另外,安全校核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无论是年度交易还是月度交易,都要由电力交易机构汇总后提交电力调度机构进行安全校核。

那么,这笔达到市场全年总交易电量2倍的“交易”是怎么通过安全校核的呢?

显然,从结果看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安全校核形同虚设,要么根本没有进行安全校核

电力市场搞了几年了,有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千万不能让问题把来之不易的市场给毁了。

《警示通报》详情:

2月6日,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市场主体电量申报失误导致巨额偏差费用的警示通报》,近期,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 东电力交易中心”)在组织开展2022年1月份市场化结算时, 发现蒙东地区某电力用户(以下简称“电力用户A”)的1月份负偏差考核费用146874万元,已明显超过该用户市场化用电费用合理水平。经调查,该问题是由于电力用户A与绑定售电公司(以下简称“售电公司B”)的月度预购电量申报失误而导致。为汲取事件教训,警示广大市场主体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现将事件有关情况警示通报如下:

一、事件概况

按照自治区工信厅关于2022年蒙东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的统一安排,蒙东电力交易中心于2021年12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2022年1、2月份蒙东地区电力用户与售电公司线上绑定和月度预购电量申报工作。电力用户A根据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委托售电公司B通过蒙东电力交易平台开展2022年1、2月份月度预购电量申报,拟申报电量计划为每月1260万千瓦时。

实际操作过程中,售电公司B代替电力用户A登录蒙东电力交易平台(电力用户A已告知售电公司B平台账号、密码〈含数字证书信息>),完成了2022年1、2月份月度预购电量申报,申报电量均为1260亿千瓦时,较拟委托申报电量扩大了10000倍。申报完成后,售电公司B登录本企业账号,完成了对电力用户A申报电量的平台确认工作整个电量申报和确认过程,均为售电公司B独立完成,电力用户A 未及时登录电力交易平台进行查看和操作。

按照电力用户A与售电公司B已签署的委托协议约定,电力用户A由于1月份实际用电量远小于平台申报的1月份预购电量计划,因此需向售电公司B支付负偏差考核费用146874 万元。

二、事件处置

根据《内蒙古东部地区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东北监能市场〔2021〕4号)有关要求,为维护蒙东地区电力市场运行秩序,蒙东电力交易中心积极与相关市场主体进行沟通, 充分考虑到电力用户A无力承担2022年1月份超过14亿元巨额偏差考核费用的实际困难,第一时间组织电力用户A和售电公司B,通过书面方式提交了免除电力用户A偏差考核费用的申请,避免电力用户A产生由于无法按时缴纳电费导致的不良行为记录。

三、事件警示

此次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个别市场主体对于电力市场化交易潜在风险点的忽视,主要体现在:

(一)账号安全意识不强

市场主体的账号、密码,作为市场主体在电力交易平台身份认证的唯一技术手段,需要严格保护,不应转交他人进行使用。此次事件中,电力用户A将本企业账号、密码告知售电公司B,委托售电公司B登录电力交易平台代为进行操作,存在明显的账号安全意识淡薄问题。

(二)平台填报操作不严谨

电力交易平台填报数据,是交易结算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市场主体务必保障平台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此次事件中,售电公司B在进行电量填报时,出现了明显的填报错误,导致电量偏差达到了10000倍,平台填报操作不严谨、不认真。

(三)事后信息核对不及时

各市场主体在通过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市场化交易业务操作后,应及时核对平台操作结果,避免因操作失误产生错误信息的风险。此次事件中,电力用户A和售电公司B在电量申报、确认完成后,均未及时登录电力交易平台进行结果查看,缺失事后信息核对过程。


原文件如下:




电力交易乌龙:写错一个字,14亿元没了!(图1)

电力交易乌龙:写错一个字,14亿元没了!(图2)

电力交易乌龙:写错一个字,14亿元没了!(图3)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