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贵州:2019年推进垃圾焚烧发电

发布日期:2019-02-14 | 点击次数:
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发布《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林产品配套精深加工。稳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焚烧发电。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专项行动。电网方面,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威宁、金州等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电网投资140亿元。油气网方面,建成天然气管道100公里,累计实现47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地下管网方面,统筹推动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17公里,新增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
 
详情如下:
 
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27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建设,强力推动三大变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能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稳中向好、持续向好。
 
各级各部门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省人大审议意见,年度计划指标总体完成较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9%、9.5%和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5.8%和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和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8%,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7.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十三五”规划目标进度完成情况较好。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多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呈现新的亮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速居全国第1位、连续八年居全国前三位,农业增加值、投资、贷款余额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经济总量达1.48万亿元、人均突破4万元,市场主体达268万户、注册资本6.6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5万亿元。黔中城市群城镇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人。二是脱贫攻坚夺取新胜利。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为近五年来最多。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量及争取资金量均居全国第1位,完成搬迁入住76.19万人、累计实现123万人搬迁入住。98%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沿线受益群众达1190万余人。扶贫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盛赞贵州脱贫攻坚经验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三是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带来新变化。坚持“八要素”全面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调增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667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5:65。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增长6.8%、创近五年来最快增速,带动204万农户户均增收1.01万元。四是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成效加快显现,“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格局加快形成,持续多年的冬季电煤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双千工程”带动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6%、提高3.7个百分点。1625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及其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位。贵阳被列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旅游经济持续“井喷”。新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9%、40%和55%,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6%。组建6户省属国有企业大集团。民间投资创近三年来最快增速。全省经济呈现传统产业转型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双十”工程强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率先全域取缔网箱养鱼,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6%、提高23个百分点。梵净山成功申遗,我省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1位。社会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六是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市市通高铁”项目全部获批建设,盘兴铁路开工建设,贵阳至重庆、铜仁至玉屏高铁开通,高铁通车里程达1262公里,贵阳正加快建成全国十大高铁枢纽;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建设、1号线全线开通,贵州进入“地铁时代”。1万公里高速公路加密网规划加快实施,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达6450公里。高铁进出旅客达到7375万人次,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全省达2800万人次,高铁和民航进出旅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七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三变”改革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新增市场主体67.2万户、企业12.3万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前3位。完成省级机构改革。与全国口岸实现一体化通关,进出通关时间大幅缩短。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整治成效明显,新引进500强企业21家。八是“民生三感”得到新提升。“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469亿元、创近四年新高。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前2位。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科书价格全国最低,参加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位。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试点实现市州全覆盖。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8万套。“两抢一盗”案件、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夺取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专门召开省委全会对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一是“四场硬仗”战果连连。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5.1万公里、累计建成7.75万公里。实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解决了88.4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要求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8.24万套;国家新增我省1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32万人。安排2.1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带动143.73万贫困人口增收。46.5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精准扶贫资助16.99亿元,228.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三重医疗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20.64万户,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二是“五个专项治理”成效明显。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率大幅下降。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闲置扶贫资金全部完成清理整改。脱贫攻坚作风年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三是“四个聚焦”扎实推进。新增资金、项目、举措等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安排预算内投资170多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其中深度贫困地区近60亿元。保险扶贫项目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四是生态、就业、旅游、电商、党建、文军、体育等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召开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深入推进,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启动实施。规范化培训农村劳动力63万人。选准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制定实施村级组织建设“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农民(市民)讲习所覆盖广、效果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加大。深入推进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扶贫合作。集团帮扶、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扎实开展。扶贫云、扶贫专线作用充分发挥。制定实施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措施。五是乡村振兴全面启动实施。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完成投资802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镇全覆盖,496.75万农民变股东。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向优向好。与时俱进部署“五场战役”,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一是污染防治较真碰硬。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以上。强力推进“双十工程”、“以渣定产”、全域禁止网箱养鱼等务实举措。长江经济带污染专项整治有效开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生态日“巡河、巡山、巡城”活动。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县城)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1.5%和90.8%。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平均比率分别为97.2%和97.7%。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覆盖600个行政村。“厕所革命”建设改造农村厕所93.7万户、村级公共厕所5320个、社区公共厕所725个、旅游厕所881个。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64%和70%。二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和十大生态修复、草海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520万亩,退耕还林350万亩,治理石漠化10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47平方公里。三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加快建设。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
 
(三)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风险防控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率稳步下降。严格落实“七严禁”和“1+8”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设立省级债务风险应急资金池,有序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发展PPP模式。存量债务全部置换完毕,降低债务成本3.8个百分点,全省综合债务率和省本级债务率稳步下降。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度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不断健全,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实现“双降”。严打非法集资,整治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金融秩序持续趋好。三是防范化解安全和社会领域风险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烟花爆竹、水上运输、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航空运输等行业实现“零死亡”。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社会风险处置和社会面管控力不断增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不断壮大。一是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成效显著。启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20.9%、91.5%、25.6%和18.1%,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2位。“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350个。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完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4万户。新增冷库库容24万吨、冷藏车239台,冷库实现县域全覆盖,库容达到12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9%。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二是制造业品质革命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对1688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00亿元,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101家。全力推进“十百千万”计划,启动实施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贵阳吉利整车、汉能制造、黔希煤制乙二醇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8%。设立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传统产业转型增长,煤电烟酒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1.9%、提高5.5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煤电保障投贷联动机制启动实施,盘江马依西一井年产240万吨煤矿项目获批建设,建成投产大中型煤矿24处、新增产能1107万吨/年,关闭煤矿74处、压减产能1038万吨,采煤机械化率达71.7%、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原煤产量达1.1亿吨,供应电煤6300万吨,发电量达2118亿千瓦时。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对大数据、新材料等11个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行电价支持政策,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4.8%。工业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乙二醇、通信导航设备、印制电路板、起重机、升降机等产品实现零突破。三是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新增认定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强力推进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和10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快旅慢游”体系建设,高标准优化旅游服务,新增4A级景区18家,梵净山成为5A级景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2%和33.1%。快递业务量超过2亿件、增长34.3%,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6.8%。四是市场主体活力动力不断增强。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500多亿元。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施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和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到1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1.5元。省国资委监管的27户企业利润增长30%。五是质量品牌建设力度加大。颁发第二届省长质量奖。贵州茅台、詹阳动力获中国工业大奖,贵州钢绳获提名奖。发布首个省级区域品牌目录,中国驰名商标达63件,贵州名牌产品达692个,新增3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293个。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3.9%,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9%以上。
 
(五)加快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数字贵州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大数据加速融合发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推动“四个强化” 、做实“四个融合”,全面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企业达9500多家,上云企业突破1万户。苹果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开工建设,腾讯贵安数据中心试运行。数博会签约项目199个、金额352.8亿元。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8.7%和33.6%。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5.8%和21.5%,网络零售额增长30%。二是大数据应用加快提升。启动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贵州政府服务网首批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电子政务云南方节点建成。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加快建设,建成投运全国首朵“信用云”。启动全国首个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三是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发布遥感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榜单。建成贵州科学城。省部共建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双创”支撑平台、“雪亮工程”“百兆乡村”等加快建设。新增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成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3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6%。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第2位,专利授权量增长54.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6%。
 
(六)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有效需求持续扩大。一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在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6256个、总投资5.6万亿元。省政府追加安排1亿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前期工作。举办两次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新开工重大工程项目919个、建成554个,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51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情况获国家监测评比综合排名第1位。二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7%,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24.5%和29.7%,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8%和2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8%。高速公路加密网和贵阳至南宁铁路、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凤山大型水库获国家批准建设,开工建设67个骨干水源工程,中型水库投运的县增加到74个,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通信光缆达到96.8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9130Gbps,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0亿元。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2933公里,开工建设500千伏威宁输变电工程,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基本形成“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电网投资完成140亿元。43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800平方公里、增加90平方公里,城建投资完成2000多亿元。移民搬迁项目投资增长59.9%,教育、医疗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5.9%和38.9%。三是民间投资力度加大。出台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先后三次发布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两次发布重点PPP项目工程包,共向社会推出项目1166个、项目总投资1.46万亿元。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均超过70%。四是资金保障总体有力。财政总收入2975.66亿元、增长12.4%。争取中央各项补助2992.15亿元、增加221.58亿元。获国家核准发行企业债券17支、总规模210.7亿元,获核准发行境外企业债券3支、规模10亿美元。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达80支,累计到位资金1092亿元。
 
同时,消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着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0%、14.4%和12.8%,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石油零售额增长16.8%。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6.7%,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5.5%,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增长15.2%,4G用户增长20.6%。
 
(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精心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实施312项重点改革措施,形成370多项改革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编制审批服务便民化“六张清单”,省直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减少为270项。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时限分别缩减为法定时限的30%、15%和15%。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三十四证合一”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841户。所有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实行整合。贵安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启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贵州省定价目录数缩减23.7%。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全面实行降价政策,减少游客门票支出3亿多元。二是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贵阳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家试点获批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和营商环境大整治行动,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省领导带头到欧美日韩和港澳招商,全面实施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发布多批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项目731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5%。遵义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64个开发区列入国家目录。新增开通贵阳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等5条洲际航线,铜仁凤凰机场实现临时口岸开放。成功举办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球贵商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黔渝、黔粤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就业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省加快建设,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调增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6%和9.1%。基本养老、社会救助、工伤保险等标准稳步提高。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公办幼儿园669所,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73所。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入住学生新增3万人、达22.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3所省属医院纳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对100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跨省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四是文化、体育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第十届省运会、第九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加快建设。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国防动员能力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需倍加珍惜。同时也要看到,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和薄弱环节依然不少。扶贫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不高。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任务艰巨。一些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仍然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三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压力加大。占比超过40%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工业投资仍是我省投资短板。民间投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依赖度仍然较高。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出现回落。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压力较大。四是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地方和行业存在债务风险隐患,个别市县财政支出压力较大,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仍有发生。个别地方环境污染隐患仍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加快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建设,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2019年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省实际,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要求,2019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力争超过1.6万亿元。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8%、9.5%和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3%左右和10%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人,18个县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17个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7.3万元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左右,新经济、绿色经济、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0%、42%和2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9%。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5%,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左右和4.2%以内。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更加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抢抓中央强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发展战略举措、强基础补短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我省内在变革蓄能聚能持续发力带来的重大机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奋力夺取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1)持续打好“四场硬仗”。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通组硬化路8.08万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全面解决30户以上自然村寨279.5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硬仗,落实“六个坚持”“五个三”,建成安置房16万套,完成年度67万人搬迁入住任务。出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后续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五个体系”,推进搬迁群众市民化。围绕产业扶贫硬仗,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用好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加强产销对接和市场渠道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实施农村贫困家庭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围绕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继续压缩行政经费6%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农村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和医院建设。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精准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三改”,基本消除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现象。(2)持续抓好“五个专项治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按季度及时调整新识别和自然增减人口。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确保脱贫资金精准使用。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扶贫资金全链条监管机制。强化扶贫资金审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应改尽改。(3)持续深化“四个聚焦”。全面落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推动16个深度贫困县与东部结对区县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调剂。推动深度贫困村与东部对口帮扶地区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招生4000人。深度贫困县扶贫再贷款限额不少于60亿元。(4)持续抓好生态、旅游、就业、网络、党建、文军、体育、消费等扶贫。扎实推进东西部结对帮扶、产业协作、智力帮扶和劳务协作,力争东部帮扶城市与我省贫困县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结对帮扶全覆盖。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和网络扶贫,新增生态护林员1万名。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强化贫困劳动力规范化培训。深化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扶贫合作。主动对接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用好扶贫专线,完善提升扶贫云。
 
(二)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1)坚决打好“五场战役”。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力推进“双十工程”和“百千万”清河行动。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加强乌江、清水江等八大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深入开展扬尘、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散煤燃烧等治理行动,加快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力争磷石膏堆存量实现零增长。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治理率超过80%。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稳步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县城)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2.3%和91.4%。(2)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和草海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贵州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划定省级“三线一单”,建立应用监管平台,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完成营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520平方公里。(3)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和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大生态企业库,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延长绿色链条,推动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做强做优。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林产品配套精深加工。稳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焚烧发电。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4)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4项制度性改革任务。加快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省建设。完成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市州“三线一单”编制。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涉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办好“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
 
(三)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处置。制定实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1)全力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七严禁”和“1+8”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健全“借用还”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优化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确保政府性债务在可控范围内。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争取国家支持我省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符合政策规定的债务。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盘活高校闲置旧校区用地、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园区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提高政府偿债能力。规范发展PPP模式转化存量债务。用好省级债务风险应急资金池,完善省市资金池联动机制。(2)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开展非法集资、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整顿规范表外、同业、理财等业务,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健全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强化企业债券存续期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和监管。(3)全力防范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煤矿、旅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处置。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四)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高、畅通”八字方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坚持三次产业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制定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深化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1)全面落实“八要素”,更加聚焦产品培育,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油茶、竹子、辣椒、刺梨、石斛、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产品。(2)以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城市为突破口和近期主要目标市场,立足省内市场,加快建设一批“黔货出山”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落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3:67。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改进农产品包装。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4)以技术革命助推产业革命,每个重点产业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发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现代种养技术和全产业链食品安全质量保障技术。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5)全面推行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坚持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1)大力培育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十大千亿级产业,力争增加值达到4300亿元。推动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健康发展。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落实降低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用电成本政策。进一步压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强制性认证种类。办好贵阳工业产品博览会。(2)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增链,引进1000户以上优强企业。(3)深入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深入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改造提升和建设大中型煤矿40处、产能2000万吨/年。用好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投贷联动机制。做大做强盘江、乌江能源集团。加大发电权交易力度。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0%,原煤产量达到1.2亿吨、电煤供应7000万吨以上,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150万千瓦。(4)发挥军民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贵遵安军民融合经济示范带,推动贵州航天城、航空城建设,深化与航天科工集团等企业合作。全力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国家实验室。用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军民融合项目60个以上、产值增长18%以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5)巩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0亿元左右。关闭退出煤矿80处、压减产能1000万吨。制定国有企业“僵尸企业”退出实施办法。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分类建立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强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扩量提质。(6)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新兴产业标准领航工程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加强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推进特色食品等标准体系建设。
 
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制定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认定培育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加快发展山地旅游业。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对标国际标准跨区域联合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培育壮大温泉疗养、森林康养、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开发生产索道、登山、露营等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产品。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快旅慢游”体系。推进4A 、5A级景区旅游标准应用示范建设。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旅游总收入和入黔游客分别增长30%以上。(2)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实施金融服务贵州发展十项行动计划,创新政策性金融产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示范园区(企业),建设城乡一体化智能化物流运输配送体系,推进100个冷库建设,“黔货出山”销售额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和现代仓储业。启动实施世行、法开署联合贷款支持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健康产业六项行动计划,制定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重组的省属国有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打造5户以上重点领域国有领军企业。加快国有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新增企业市场主体8万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0户。深入开展服务建筑企业专项行动,支持省外优强建筑企业在我省设立独立法人分公司。做好第四次全省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底数。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用好“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实施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星光”培育工程。开展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家贵州行活动。落实好普惠性减税政策。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产权保护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研究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3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优质企业申报发行债券。开好贵商大会,扶持贵商发展。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7%左右。
 
(五)全力推进以大数据融合发展为引领的科技革命,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1)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深入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和规划,加快华为智能终端机服务器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投运一批大数据重大项目。支持贵阳建设中国数谷和数博大道。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网络零售额均增长18%以上。(2)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建设融合标杆项目100个、示范项目1000个、带动2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实施10个以上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快4A级及以上景区智能化升级建设。(3)支持大数据企业发展。启动实施大数据新领域百企引领行动。培育大数据重点企业20家,引进优强企业10家,大数据企业突破1万家。(4)推动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建成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政务服务库。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开放数据全部接入“云上贵州”,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加快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申建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5)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深化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宽带乡村建设,推进三大基础电信企业贵安中心扩容增效。争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建设。加快推进贵阳5G试点商用进程,积极谋划5G网络布局和建设。继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6)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支持首台套、首批次示范应用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制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清单。发布采煤业“四化”改造等技术榜单,推广“智力收割机”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及民营高技术企业实施智能网汽车、植物萃取等科技重大专项。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制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清单,开展协同创新。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家省级高新区。申建贵遵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独角兽企业“百企千亿”培育行动,支持民营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鼓励发行双创专项金融债券、孵化专项债券。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工匠人才培养,新增各类人才30万人。
 
(六)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坚持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举,选准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抢抓国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机遇,用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全力稳住投资基本盘,大力培育投资增长点。(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专项行动。路网方面,深入实施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开工纳雍至晴隆等一批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力推动铜仁至吉首铁路、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铁、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贵阳和遵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等建设,建成贵阳至成都、安顺至六盘水高铁和贵阳市域快速铁路网,积极推动渝贵客专、黄百铁路等项目有关前期工作,高铁总里程达到1650公里。加大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力度,扩大农村客运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完成交通投资1450亿元。水网方面,开工建设1—2座大型水库和60个骨干水源工程,中型水库投运县达到76个。加强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建设。完成水利投资240亿元以上。电网方面,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威宁、金州等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电网投资140亿元。油气网方面,建成天然气管道100公里,累计实现47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地下管网方面,统筹推动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17公里,新增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光缆达到100万公里,出省带宽突破1万Gbps。新增1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2)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制定实施进一步扩大产业投资的政策措施,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左右、建成150个左右,加快推进织金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汉能汉瓦、吉利年产40万台发动机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投资4200亿元。能源投资600亿元以上。(3)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陆续发布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扎实抓好扩大民间投资五大专项服务行动,建立健全PPP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推动实施10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民间投资6500亿元。(4)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安排实施省重大工程项目2700个以上,完成投资7200亿元以上。加大用地、林业、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对新上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实行单列。办好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建立完善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加大对存在资金缺口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和补短板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5)加大项目资金保障力度。争取国家在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财政技改专项资金、企业债券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大支持。加强发改、财政等部门间沟通衔接,建立地方政府债券项目争取和安排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千企改造”工程、新兴产业等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健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广投贷联动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依托“税务信用云”推进“银税互动”。鼓励银行向企业发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办好重大项目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深入实施企业上市“百千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险资入黔”。用好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升级。制定出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批零住餐重点领域市场主体培育和上规入统专项行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加快发展汽车、石油等大宗消费。稳步扩大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托幼、住房租赁等消费。打造10条商贸特色步行街和100个社区便利店,开展100个传统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七)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1)加快“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80个、3个和5个工作日以内。省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建成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平台。推动出台贵州省社会信用条例。(2)加快投融资改革。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全面推开“多评合一、联合评审”和“先建后验”管理模式。推动出台贵州省政府投资条例。(3)加快金融改革。推动出台贵州省地方金融条例。开展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试点,完善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快建设贵安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4)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稳妥推进省以下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巩固扩大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成果。(5)加快能源、价格、科技、司法、文化旅游等领域改革。强化举措支持毕节加快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完善服务业和新经济统计制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意见。(1)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推动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行动计划,完善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和重要产品库,制定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好外商投资两个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负面清单外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推动中瑞产业园、中英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加快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智慧航空口岸建设。支持贵阳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贵安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坚持引商稳商并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先进生产力招商,推行以商招商、以企招企,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落实“省带头、市推动、县落实”工作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投产率。(3)做大做强开放平台。加快推进“1+8”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千亿级开发区培育升级计划。积极参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等重大活动。(4)强化区域合作。制定实施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加强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合作,协调推进成渝贵内陆开放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制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广东(贵州)产业园等加快建设。
 
(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启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宽带乡村、智慧乡村工程向3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2)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四个专项行动,以整县推进方式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行政村公共厕所普及率达到75%。(3)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衔接,研究制定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的支持政策。
 
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1)加快建设黔中城市群。深入实施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贵阳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建好贵安新区,依托交通一体化推进同城化,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高铁新城建设。(2)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抓好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城镇人口60万人以上。分类培育特色鲜明的工业小镇、农产品集散小镇、旅游小镇。(3)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培育一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经济示范县。加快县域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以县为单位同步小康创建活动。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民生三感”。民生工程实事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1)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实施稳定就业预案。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和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和“雁归兴贵”计划。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划。出台近期促进居民增收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增收试点省建设。(2)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实施纲要。深入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到88%。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抓紧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3)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实施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和“银龄计划”。深入推进“百院大战”建设,新增3所三甲医院、3所儿童医院。推进“互联网+医疗”,推动远程医疗向村延伸。全面推进分级诊疗。推动省市县乡四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全覆盖。深入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千人支医计划。加强疾控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综合防控。深入开展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开展城企合作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医养结合。(4)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尽快与全国实现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93元。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3%和5%。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困境儿童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城镇困难职工、失独失能老人、残疾人关爱保护,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45%。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帮扶援助机制。(5)加快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制定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行动实施方案,加快补齐托育、幼儿园、义务教育、就医、养老、助残、家政等领域发展短板。(6)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加强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加快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展整县推进传统村落公共传统建筑修缮加固。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全域文旅产业龙头企业。(7)加强社会创新管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深入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公共安全防控和监管,新建“雪亮工程”视频监控3万个,建成50个重点村寨农村消防综合管控系统平台。扎实做好信访维稳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解决280万左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隐患里程5000公里。(3)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4)建设500所公办幼儿园、50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5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建设50所“强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5)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6)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万人,强化40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8.3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万户。(8)建设城乡养老机构设施500个、精神康复社会福利院5所,新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农民体育健身设施466个。(9)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3万户、农村公共卫生厕所5000个、旅游厕所260个、城镇社区公共卫生厕所350个。(10)开工建设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0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0个。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势头,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返回